曾经的时光里,加油站业界享受着“横扫千军”的黄金阶段。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,加油站的未来似乎洋溢着无限光明。只要加油站项目得到批准,管理者们无需过多考虑运营效率、用户获取和运营方式等问题,就能获得满满的”黄金收益”。
然而,现在,“坐享其成”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,持续的利润压缩已成为当下油站经营的常态。特别是民营加油站这个市场的重要一翼,他们不仅需要解决客户获取困难、品牌力弱、服务范围有限、供应链控制不足等问题,还要面对同质化、低水平的剧烈竞争,以及年轻用户更倾向于数字化消费方式的挑战。为了应对这些新的变动,进行转型升级已成为加油站行业的公认必经之路。
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选择题,而是加油站必须直面并解决的的关键问题。
在过去的几年中,数字化对于民营加油站来说或许只是可选不必要的项。然而,曾经两则关于中石化的新闻无疑加剧了民营油站对“数字化”这一现象的忧虑。2021年8月,中石化上海石油的142座加油站正式开启了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。此项服务整合了用户消费、资金支付、收单方识别、清算以及资金对账等环节,同时也适用于便利店销售和加油卡充值等多种业务场景。另外,中石化易捷发布公告招募了超过30人的专业团队,他们将负责统一管理“加油中石化”App,包括易捷商城、积分商城、微信小程序等线上业务,以及构建线上会员体系,创建“油气氢电服”在线综合服务平台。上述行动显露出中石化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决心。
面临数字化浪潮,由国营和外资油站代表的品牌加油站始终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。在2019年6月,壳牌正式推出并升级为“壳保养智慧门店”,全力打响在中国的数字化战略进程。随着中石化、壳牌等业界巨头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,传统油站管理方式将逐渐被能源数字化管理所替代。当这些新模式在市场上完成孵化,原本就有限的民营加油站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进一步受到压缩。
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0-2024年中国加油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》披露,当前民企加油站的数字化普及程度仅约40%,相较于中石化在运营管理上80%以上的数字化普及率,差距明显。这一事实强调了,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一个可选择的问题,而已经成为必须正视的”生存问题”。如果不寻求创新并突破,民营油站可能只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。
当前,民营加油站的数字化发展状况尚处于”小米加步枪”阶段,普遍存在IT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不够完善的问题。目前所使用的系统只能实现局部业务的信息化管理,并且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联动,未能做到业务数据的深度整合。这导致无法利用大数据分析、财务管理等手段对加油站运营进行有效改进,也正是许多民营加油站对数字化转型效果存有疑虑的主要原因。
重塑之路艰难,然而别无他选:如何获取乘向数字化之旅的“通行证”
以油站的日常财务管理为例,其所涉及的财务数据非常广泛。繁杂的财务信息在经过人工处理后,被记录在各类数据报告中。例如,在资金管理部分,我们有营业现金流量表、销售每日报告以及每日清算和结算表;在收入管理中,我们有油品/非油品销售收益表和劳务收入表;而资产负债表、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等专业报告则清晰地展示了油站的财务状况。
对于油站而言,仅通过将复杂的数据转入信息系统,并未真正实现其实际价值,只是转变了记录的方式。数字化转型的初步阶段是在线化业务,然后才是管理的数字化、运营的智能化以及营销的精细化,这些都是产生价值的关键突破点。但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,由于受到技术、服务和用户等因素的限制,民营加油站必须学会借力使力。也就是说,需要”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”,利用第三方服务商的实力来实现数字化转型。
加油大师借助于长期在能源领域的专业知识沉淀,我们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数字化智慧油站解决方案。此方案包含智能终端硬件、云支付、智慧零售和便利店管理、精准会员管理、智能数据分析以及财务和员工管理等多个模块。此方案不仅可以帮助油站整合业务、用户和数据等核心要素,而且也将为油站的运营带来效能提升,让其握住开往数字未来的”通行证”。
随着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,加油站这个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成其数字化转型。那些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升级的民营加油站,无疑已经把握住了未来的“航向”。然而,对于那些不愿预测市场趋势,仍然寄望于“只要行情好就可以盈利”的油站来说,他们的保守无异于自我封闭。正如一句名言所说,”当时代遗弃你时,连一声告别也不会有。”